崔莺莺是唐代元稹撰小说《莺莺传》中之女主人公,但据赵德麟《侯靖录》卷五《辨正》载:“张生即为元稹之托名,崔莺莺亦当系托名。”《莺莺传》实际上是元稹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。故事中的张生(君瑞)就是元稹自己,而崔莺莺也实有其人,故《全唐诗》等书以崔莺莺当作真人实录其诗,而此诗是否为崔莺莺所作,存疑,也可能是元稹借其之手所作。《莺莺传》故事中,张生自见莺莺后,几不自持,行忘止,食忘饱,相思成疾,病在垂危。张生告之莺莺侍女红娘曰:“若因媒氏而娶,纳采问名,则三数月间,索我于枯鱼之肆矣。”(《莺莺传》)于是托红娘赠莺莺《春词二首》,莺莺遂作此诗以答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这是一首流传相当广泛的恋诗。这首诗用生动的笔触、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莺莺隐秘幽微的感情——对张生的爱恋,对他求爱的允诺。但表达得如此婉曲,十分符合莺莺的思想性格。
“待月西厢下”,借轻描淡写的手法,微妙地揭示了张生与她约会的地点——西厢,并明确了时间是月上梢头,万籁俱寂之时。因为这是一场秘密的约会,且她身为相府的小姐,一位端庄的大家闺秀,地点与时间的选定显得尤为关键,因此被清晰地标明。这里的写景并非仅仅描绘景色,而是借景传情,明确指示了约会的地点与时间。“迎风户半开”,其中“迎风”是为了衬托“户半开”的重要性。“半开”的“门”不仅是标志,更是暗号,只有门半开时,才有了幽会
男儿生世间,及壮当封侯。
战伐有功业,焉能守旧丘?
召募赴蓟门,军动不可留。
千金买马鞍,百金装刀头。
闾里送我行,亲戚拥道周。
斑白居上列,酒酣进庶羞。
少年别有赠,含笑看吴钩。
朝进东门营,暮上河阳桥。
落日照大旗,马鸣风萧萧。
平沙列万幕,部伍各见招。
中天悬明月,令严夜寂寥。
悲笳数声动,壮士惨不骄。
借问大将谁?恐是霍嫖姚。
古人重守边,今人重高勋。
岂知英雄主,出师亘长云。
六合已一家,四夷且孤军。
遂使貔虎士,奋身勇所闻。
拔剑击大荒,日收胡马群;
誓开玄冥北,持以奉吾君!
献凯日继踵,两蕃静无虞。
渔阳豪侠地,击鼓吹笙竽。
云帆转辽海,粳稻来东吴。
越罗与楚练,照耀舆台躯。
主将位益崇,气骄凌上都:
边人不敢议,议者死路衢。
我本良家子,出师亦多门。
将骄益愁思,身贵不足论。
跃马二十年,恐辜明主恩。
坐见幽州骑,长驱河洛昏。
中夜间道归,故里但空村。
恶名幸脱免,穷老无儿孙。